閱讀量:2516分享量:6
5月12日,西藏建筑文化沙龍第三次學術茶會在北京召開。來自中國建筑學界的專家學者,就唐朝時期,松贊干布建立的吐蕃政權在河西走廊地區(qū)的建筑活動,做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,并對西藏建筑與內地建筑的形式和風格做了比較分析。
學術茶會上,國家住建部政研中心研究員劉波、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總建筑師薛明、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張祺等做了精彩發(fā)言。北京市建筑設計院副院長、建筑大師張宇主持學術茶會活動。
在2017年12月隆冬季節(jié),西藏建筑文化學者徐宗威先生曾專程赴河西走廊做了實地調研,拜訪了敦煌研究院,查閱了敦煌歷史遺卷等文獻資料,考察了中唐時期的莫高洞窟。徐宗威先生對吐蕃和中原地區(qū)建筑形式的區(qū)別提出了自己的意見。他認為吐蕃和中原建筑在8個方面存在明顯區(qū)別,其中建筑布局,吐蕃為分散和相對隨意;中原地區(qū)有明顯的對稱和中軸線布置。
徐宗威先生在發(fā)言中認為,當時的吐蕃在占據河西走廊及安西四鎮(zhèn)期間,曾封賞當地舊官,收列編民,依田地和牲畜數量征收稅賦。從安史之亂始,到張儀潮領導的歸義軍收復河西走廊地區(qū),實際占據時間僅73年。在當時的戰(zhàn)爭情形下,吐蕃無力顧及興建宮殿、寺院等大型土木工程,加之時間已過1300余年,河西走廊地區(qū)沒有留下吐蕃建筑遺跡,其建筑文化影響十分有限。

綠家居公眾號
更多猛料!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綠家居官方微信(greeninhome)
發(fā)表評論
發(fā)布